看海瑞断案,好有启发

豆瓣上评分第二高的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,我曾经没有看进去,我就纳了闷了,这部剧怎么就评分那么高。

最近,剧荒,我就惦记着这部剧,看看到底它好在哪儿。我滴妈,这认真的看了第5集往后的几集,竟然愈发不可收拾,想一气看完,但精力有限只能慢慢品尝。

这部剧老戏骨很多,节奏虽慢让人回味,台词、表演精彩绝伦,看的让人如痴如醉。人都说海瑞是明朝第一清官,敢于向皇权挑战,不畏皇权,可歌可泣。

海瑞被裕王举荐,来到淳安知县。后又被皇上钦定的陪审官,审郑泌昌、何茂才一案。郑泌昌、何茂才一个是知府,一个是按察使,都是严嵩、严世蕃的人,郑何二人听从小阁老的主意,毁堤淹田,放走倭寇,坏事干了一箩筐。然后想着以低价收购农田,执行改稻为桑的国策,多产蚕丝而制更多丝绸,完成和西洋人达成的50万匹丝绸的生意。现状是老百姓因洪水而受灾,连吃饭都成问题,这些官员还惦记着老百姓的土地,非常的可耻。

以上也是海瑞比较痛恨这些贪官污吏的地方,海清官仗义执言,不畏强权,作为陪审官一定要把案件审明白。可是他哪里知道,会有很多拦路虎会挡在他的面前。

我看到这时,我就替海瑞捏一把汗,他会怎么审,怎么做,才能把案子审下去,而不会被知府及司礼监、严党、甚至锦衣卫掣肘。

海瑞的武器只有一个,那就是清朝的法律。每当海瑞陷入包围时,他总能用法律的武器,让别人沉默。

看海瑞审案启示

海瑞和王用汲审何茂才时,审出来了一个重要人物,那就是小阁老严世蕃。当知府赵贞吉当着这些口供时,他在犹豫要不要原模原样报送给皇上,很显然他不想,但此时海瑞坚持自己的想法,且拿出了大明律,及欺君的说辞。

口供就原封不动800里加急送到了京师,送到了司礼监吕方吕公公处,这个吕公公看了口供说:“这样的口供不能呈报给皇上”,就压了下来,而且给赵贞吉回信,必须重审,重新提交口供。

知府赵贞吉拿到回信,并没有告诉陪审官海瑞和王用汲,而是在大堂上当着郑泌昌、何茂才宣读了宫里的回信,口供需要重新录制,这等于告诉郑泌昌、何茂才要串供了,必须得翻供了。

海瑞此时非常恼火,但也无可奈何。知府赵贞吉作为主审官,他这一次不审了,让海瑞来审,知府来一个退居二线,上一次谁审的还是谁审。

我看到这儿,真是替海瑞着急,他该怎么办呢。而海瑞解决问题的思路,确实启发到我了,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,只是站在我的角度我没有想到而已。

海瑞审案就主抓两点:

一、是谁破坏的堤坝,受谁指使?

二、是谁放走了倭寇?

知府赵贞吉为了难为海瑞,只给海瑞两天时间审案。海瑞却玩了两天失踪,赵贞吉以为海瑞跑了,没想到海瑞去底层搜集证据去了,这一招不可谓不高。

海瑞重审郑泌昌、何茂才,此时二人依然翻供,啥也问不出来。好戏没想到在后面,海瑞命人把二人压到隔壁房间,勒住嘴巴,说不了话也挣脱不了。

海瑞开始审何茂才的手下,问他们决堤的那天晚上在干什么?他们答在家睡觉。

海瑞拿出官兵签名的证明信,说那天晚上他们奉命去了堤坝。然后何茂才的手下改口说,想起来了,确实去了,只不过是去修堤坝。

海瑞说,还不说实话。唤证人,海瑞想敲定二人放走倭寇的事实,而且还有以前的签名文书。二人不好抵赖,海瑞顺势说,按大明律听令办差,违法不问责。此事二人心理防线已经被攻破,说都是受按察使何茂才的指使。

隔壁间的郑泌昌、何茂才早已按耐不住,声嘶力竭的呐喊,想让手下闭嘴,然而他们依然没有了说话的权利。

海瑞重新拿到一份供词,且由重大发现。海瑞这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啊,审当事人已经没有戏了,然后变通的审了何茂才的手下,而且做足了功课,一举扭转了局面,连另外一个知县王用汲看向海瑞都是佩服的眼神。

给我们的启示

凡事就怕用心二字,想到我们的实际场景,当面临一个窘迫的局面,应该向海瑞学习,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,一条道堵死了,就要走一走另一条道。

发表评论